·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我的钢铁网 | 大宗商品网 | 会员注册 | 钢联微博
邀请函| 议程安排| 会议赞助| 参会嘉宾| 报名企业| 参会须知| 联系我们

王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2-12-15 15:21:54

2012年12月15日下午,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我的钢铁”(Mysteel.com)共同主办的“2013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召开。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大会上作了题为“2013年全球大宗商品走势”的主题报告。

王庆作“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题报告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参加我们的年会,而且非常激动有这个机会在众多的嘉宾面前向大家分享我们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看法,所以很激动。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我想大家非常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昨天包括今天上午有很多嘉宾对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对我们行业的影响发表很多观点,在这里我希望给在座各位提供一个看宏观经济、了解中国经济以及对我们行业影响的思路,跟大家探讨,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有问题的话希望在我的演讲过程中,或者演讲后面有一个互动。我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但是我们讲这个之前简单的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过去一两年国内国际经历的一个变化。

首先,在过去两三年以来,中国面临着全球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所谓的“欧债危机”,这方面讨论也很多。我现在给大家看这张图,能够最好的总结说明所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底是什么?这条线都是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债券的收益率,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债券收益率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发债主体的信用程度的判断。

我们看这张图是欧元区各国主权债务收益率,从94年一直到现在,大范围看大概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欧洲各国主权债务收益率是非常不一样的,有的很高,有的很低,最高之前是希腊,最低是德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内各国主权债务收益率收敛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这个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现在又发散。这个现象是非常有意思的,什么时候各国主权债务收益率收敛,是在欧元这个制度在欧洲引入以后,收敛到德国的水平,当欧元区引入的时候资本市场认为欧洲就变成了完全一样的经济体,同一个经济体每一个国家都像德国一样,它的财政风险像德国一样低,所以债券收益率像德国一样低,这个情况持续了10年。因为在欧元被引入之后1999年,到2009年开始发展。

这张幻灯片的题目是“欧元区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所谓实验就是经过测试以后这个实验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从这个指标上看给人感觉欧元区这个实验是失败的。因为各国的主权债务收益率再次发散,从市场角度来讲,尽管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欧元作为制度还存在,欧元作为一个货币还存在,从资本角度来讲欧元区已经解体。因为尽管欧洲实现了高层次一体化,但是从资本市场上来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是发生了什么?欧元区发生问题是,欧洲各国在二次大战以来实现了多层次上的一体化,最初实现贸易一体化,出现了劳动力的一体化,最后实现了货币一体化。但是这个一体化进程在实现货币一体化之后,这个一体化进程基本上停滞。没有实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以至于经过10年之后,资本市场终于看清楚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货币层面上实现一体化,才政策上并没有实现一体化,实际上欧元区并不是一个主权经济体,于是给他这样一个区别的对待。

所以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讲,欧元区已经解体。所谓主权债务危机向前看是两个极端:要么主权的概念得以强化,要么就是弱化。主权概念得以强化是什么?就是欧元区彻底解体;另一种可能就是主权概念大大的淡化,也就是进一步的一体化,实现政治上的一体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向前看,你要问政治家,他们会信心满满的认为欧元区会实现更高的一体化,但是你要问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他们给出的答案就要这样:欧元区事实已经解体。我个人判断是,欧洲这个事情恐怕要变的更糟糕,最终有可能才能有结果,只有真正的更大的危机才能促成实质上了改革进步。

所以我想欧元区这个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经济以及对全球资本市场还会持续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在,实际上欧元区在经济层面上也有分化,欧元区越来越多的表现在两个极端:一个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批状态比较好的经济,仍然有增长,同时以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国家会拖后退,换句话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体现了实体经济的表现上。

今年看欧洲是出现了衰退,也就是经济的负增长,明年这种复苏也是非常缓慢,因为欧元区的复苏,有一些国家比较快,有一些国家甚至继续恶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张图显示是欧元区各国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利率,我们看到取决于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国家,这跟获得的贷款利率,也就是融资成本也是大不一样的。西班牙跟意大利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德国或欧元区平均水平,所以这这样的状态下欧元区各国经济会更进一步分化,也就使欧元区一体化经济基本面的基础越来越松动,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心的。因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就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接近或者逐渐收敛,现在我们看到是逐渐分化。

说到美国,实际上我们现在当前讨论美国经济,谈论最多就是财政悬崖的问题,什么是财政悬崖,在当时布什政府上台之后有一系列的减税措施,这个是有一个有效期,如果结束减税就会对美国的财政有一个明显紧缩的效果,这是一个影响。另外一个影响在美国发生危机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这些政策也是具备时效性的,这些政策从法律的基础来讲,到明年初也有到期的一说。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财政悬崖,如果这些没有发生变化的话,一切按照现在的状况持续下去的话,美国产业政策到明年初的时候会有一个明显的紧缩,也就是所谓的像悬崖一样,突然会掉下去,使美国经济和财政政策紧缩,对美国市场有影响,这是市场谈论最多的因素。

在这个问题之上,很多关键的一点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而美国政府的态度取决于奥巴马当局和美国国会,奥巴马不希望见到财政政策对经济造成的现实影响,所以有一个这样的纠结,这个纠结目前看可以缓解。如果被缓解,这个悬崖会被证明不像大家讨论的那么陡峭,但是对美国经济还是会造成影响。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会有一个明显的放缓,首先财政悬崖政策的影响,随后在明年下半年复苏会比较明显。所以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尽管有财政政策的拖累,实际上我们如果比较全球经济中,实际上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中,无论是今年以来,甚至是明年都可能是全球经济中相对的亮点。

在危机之后实际上各国经济转型都不好,但是美国经济从过去一两年来看是一个相对亮点,因为美国经济经过危机的调整,美国经济危机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调整,美国经济最大的优点就是制度灵活,它是最先受到冲击,也是最先走出冲击。因为美国企业制度非常灵活,所以在数据上体现在,我们看深色的线是美国企业的杠杆率,浅色是美国企业的利润状况,我们看到经过08、09年的迅速调整之后,美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明显下降了。而美国企业的利润率经过危机的冲击有一个迅速下跌的过程之后,利润状况已经明显好转,尽管大家讲美国经济不好,实际上美国企业状况相当不错的,杠杆率低,利率状况很好。

美国房价经过快速下跌之后,已经明显企稳,经过07年的最高点有一个大幅度下降以后已经开始企稳。关注美国经济的各位实际上已经注意到,绝大多数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股票已经创了历史新高了,这就反映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最直接体现在美国房地产开发商股票的迅速反映,在实体经济层面上反映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美国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对应的地方就是美国居民部门所谓大家杠杆率的下降,也就是负债率的下降。因为我们说这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美国居民负债太多,所受的负担太重,后来以经济危机形势爆发进行调整。

所以可以这样说,从全球危机以来,我们看从2008年未来以来,全球经济调整大概应该是这样:危机首先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发生,随后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这个冲击逐渐传递到了欧洲,从欧洲又影响到了新兴市场,而危机先发生的国家,先做出调整、先复苏,所以整个过程基本上就像我们存货的现象一样,先进先出,美国危机最先受到影响,美国经济最先复苏。欧洲明年会有缓慢复苏,而欧美市场很可能在明年还会持续,这场危机实际上是全球性质的,只不过影响顺序是先进先出的顺序。

这就谈到了对中国的影响,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当然全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直接的是贸易渠道,最直接影响通过实体经济来影响,因为尽管有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但是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本身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小,因为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并不依赖于,从中国以外的资本市场吸引资金。所以资本市场对中国直接的影响是很大,你们看这张图,这张图深颜色这条是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有一些季度出口增长速度低于了10%,这个跟我们过去见到的,尤其是2005年见到出口增长,通常维持在20%到30%这样的高增长区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以至于出口在几年前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在变成一个拖累,主要是全球经济的衰退。今年来经济增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原因,这是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

当然,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影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从今年来看除了出口以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需发生了变化。从这张图上看,深色是增长速度,浅色是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最终需求消费投资来讲相对稳定,实际上我们今年以来经济的重要波动就是存货的变化。一方面生产波动很大,另一方面需求比较稳定,经济活动表现在存货,如果关注经济危机的话,从2008年的危机到今年的经济放缓,给我们很多分析宏观经济,最大的启示是千万不要忽视企业存货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看这两张图在危机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就是生产活动状况很多,需求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放缓,主要的波动因素就是存货的变化。是整个今年影响生产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但今年以来我们的企业面临的困难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从这张图上看,今年以来的经济放缓和国外的经济放缓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看这张图,深颜色是基础设施投资速度,浅色是房地产投资速度,今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房地产投资都迅速放缓了。也就是我们看08年之前,曾经出现过房地产投资很强,基础设施很弱,危机发生了以后,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有一个迅速放缓,随着4万亿的刺激政策出来,我们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但是今年以来,尤其是从今年初以来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同时放缓,只是到了第三季度以及第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有所反弹,部分抵消了房地产市场的放缓。

所以今年我们看到各个行业,很多行业都受到影响,但受到影响最大的都是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行业,建材、钢材、发电、煤炭等等,所以理解中国经济这一轮放缓的,恐怕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理解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向前看判断中国经济能否复苏或复苏有多快,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因为房地产市场不仅仅直接影响投资活动,也就是建筑活动。另外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中起着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中国经济像很多新兴市场一样,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负债率上升,杠杆率上升的过程。整个中国经济的系统负债率和杠杆率需要上升,这个是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在中国负债率上升和杠杆率上升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我们试想在中国老百姓负债率的上升,地方政府负债率的上升和企业负债率的上升都可以直接货间接与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有关,以它为载体形成负债率的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影响行业,更重要影响整个系统。也就是为什么尽管今年以来有货币政策放松,有财政政策的放松,但是没有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它的反映会非常弱。

向前看,在假定房地产政策不出现实体性松动前提下,中国房地产政策是非常缓慢的,我们预期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不到8%、7.7%,明年也就8%左右,换句话说复苏是有,但是这个复苏是比较慢的。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判断,下面我想花一点时间着重谈谈,我提到中国经济刚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想用这个机会更多的跟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到底如何看待所谓复杂的经济形势。

说到中国经济新常态,我们首先总结一下中国经济的过去式。如果说要总结中国经济过去式的话,我们回想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至少有这三个特点,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很高,过去10年、15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0%;另外一个特点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过去10到15年也就2%左右;另外一个是在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很高,无论是股市也罢,还是房地产市场也罢,以及其他类资产性质的标地价格比较高。如何理解这三个特点对我们判断和理解中国经济是至关重要,也对判断向前看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这一点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分析思路:我觉得理解中国经济最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理解中国有非常高的储蓄率,至少在过去的10年、15年中国储蓄率是非常高的。如果中国储蓄率是给定的,我们想一个企业如果有很高的储蓄率,你很多钱怎么办?无非是三种方式:你或者形成有形资产,或者形成境外的有形资产,或者是境外的金融资产。说简单点,建中国铁路,或者是买澳洲的矿山。形成境内有形资产是什么?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有储蓄就有投资,有投资就有增长。所以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谈说中国过渡投资,与其说投资的问题不如说储蓄的问题。

但是很重要一点,中国的高投资带来的高增长,并不带来高通胀,因为我们学经济最基本的原理是,经济增长加快就有通货膨胀压力,而且从各国经验来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保持10%的增长,2%的通胀。几乎没有,这怎么理解,我们从一个供求关系来看,当我们投资有推动的时候这个需求扩张,理论上来讲你就应该有扩张,但是价格也会上去。这就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高增长,带来高通胀,但是在中国的增长是投资拉动增长,投资形成的时候是需求,但是投资一旦完成就是形成的产能。所以在中国这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带来了需求的扩张,更重要是带来了产能的扩张。所以动态的过程产生了高增长、低通胀,也就是说中国产能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一点我们03、04年以来屡次见到的现象。非常快是非常有意思的特点,这个快体现在高增长、相对低的通胀。我们在这一方面,我们在积累境内资产同时,境外资产积累很有限了,如果我们买外国矿山。所以积累境外金融资产在中国表现外汇储备的积累,中国外汇储备是3万亿美元,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个体和企业没有人认为自己有大量的境外金融资产,因为中国基本帐户管制,你有外汇要卖给中央银行,他们印钞票给了你,然后由他们再投资到境外,这个效果是什么?是流动性创造。为什么?这个过程从国家作为总体来讲有境外金融资产,但是我们每个个体来讲是没有的,相反是央行印的钞票,然后做投资。从我们个体来讲我们手上有很多储蓄在中国银行系统,并没有觉得自己钱在外面,而这个创造的钱并没有对应着事物的资产。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水平比较低,另一方面有很多社会资金,于是形成了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所以说我们中国经济的过去式,理解的出发点是高储蓄,而高储蓄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宏观中的三个重要现象,高增长、高通胀、资产价格上升压力。当然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源于中国有高储蓄,中国为什么有高储蓄?就是跟中国人口结构有关。如果一个社会中,能够储蓄人口的比例比较低的话储蓄率就比较高。而这个储蓄年龄人口从学术上定义是16岁到60岁。这个人口结构是普遍适用的,解释所有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尤其中国,因为在中国人口结构变迁是非常迅速的,在很多国家是比较慢的。但在中国人口结构的演变被压缩成三四十年的过程,因为中国人口结构的演变是一个政策干预形成了,那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相当于,在中国这么大一个社会里,有这么一个系统性的政策干预,以至于影响了人们的基本行为,这个基本行为影响的如此之深远,已经在人口结构上形成了一个迅速的变化。

在很多社会,很多系统里人口结构演变是非常慢,以至于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直接体现了对储蓄率的影响,使中国储蓄率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迅速上升。中国高通胀本身也会带来高储蓄,因为什么?因为消费者的行为是有惰性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老一辈包括这一代,尽管我们享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迅速提升,但是我们消费习惯改变比较慢,致力于高增长本身带来的高储蓄,这个是中国的过去式,很重要原因是高储蓄,高储蓄最的解释性因素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人口结构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这个人口的变化是人为政策干预形成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注意到如何理解我们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政策与政治环境,过去十年政策压力是金融压力,政府对金融市场的高度管制,对金融机构的高度管制,对金融产品和价格的高度管制,集中体现在金融中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其他金融业态受到影响,金融产品的价格受到高度管制,利率受到高度管制,汇率受到高度管制。那么人们的行为、企业行为、地方政府的行为、个人行为受到高度管制,体现在对借债,负债率上升的严格控制,核心在于如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资金很充裕不需要再创新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相反如果不对负债率进行控制,它反而会激化资产价格上升的压力,于是出现了对人们买房子首付比例的限制,对各种金融业态的限制,包括租赁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各种基金等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个体现在资本帐户管制上,表现在鼓励资金流出,限制资金流入。我们这个制度环境最重要的特点是这一点。这是中国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式。根本的出发点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引起的高储蓄,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结构的拐点已经或正在出现,从这张图上看中国的人口结构、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将在2015年出现拐点,那么它对中国储蓄率的变化已经开始出现影响。如果你们在座的各位同意我前面的分析框架,这个因素的变化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像过去一样同样深远的影响,而这个深远的影响由于拐点的出现,影响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提出所谓中国进入了新常态,还是回到这样一个分析框架。

人口管理拐点出现会影响储蓄率,中国储蓄率有可能会下降,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人口结构?是因为中国人口结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储蓄率的停止或者上升直接表现在境外和境内有形资产的放缓,还有境外金融资产的积累放缓。GDP增长速度本身的放缓伴随着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投资增长是需求扩张,但是它形成产能速度将会放缓,所以反而会带来相当高的通胀。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在中国新常态,另外一个特征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股改以来大小非的解禁,使资格价格上升压力明显减弱。所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特点,总结一下就是:GDP增长速度放缓、相对较高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升压力明显减弱,这是一个判断。当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身也会按照影响储蓄,因为我们月光族一代开始出现,这也是人口结构变迁和社会成熟的一个表现,我们下一代甚至我们这一代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已经改变,这样本身也会降低储蓄率。

这是我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总结,对不对让你们更多是一个判断,也许为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再去判断,我们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分析思路,到底如何理解所谓纷繁复杂的所谓中国经济的宏观现象,放在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逻辑体系和透明的框架来了解,这样一个判断对我们,对未来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也会帮助我们判断可能发生的制度变迁,那就是在中国经济这个新常态状态下,我判断中国的未来5年、10年,恐怕从趋势上来讲,从政策和制度的变迁来讲,恐怕最重要的特点是金融创新,什么意思?随着储蓄的降低,随着资金不在那么充裕,我们必须要提高投资质量,换句话说你要维持10%的增长速度,你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必须提高储蓄转化成投资,很重要要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而提高这个效率就要金融创新,因为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就是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商业银行存款、房贷这样的体系是低效率的,而这个低效率在经济增长放缓和储蓄放缓下表现突出,如果维持持续增长必须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要有新的经济业态,放松管制,这个就是所谓的金融创新,具体体现在金融业态创新,包括所谓的多层次市场、基金、担保、保险、各种中小型的银行以及对金融产品的管制和放松,出现了信托、理财产品,出现了各种衍生品,以及对金融价格的放松,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

所以,先前看,我相信中国金融创新将会越来越丰富,因为这些新的业态才会带来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才会维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

这是我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描述,更多是一个逻辑分析,更多是一个概念的推延,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来帮助判断是否中国经济将会进入新常态。我这边更多的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但是我认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实际上看看中国经济的未来另外一个思考角度是,我们不妨看一下哪一些经济的发展方式或商业模式跟中国经济比较像,这样来看,那些经济体当达到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的时候,他们这些经济体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判断是有利的。随着这个思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就是,日本和韩国实际上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最接近的,所以我们想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当日本和韩国经济达到中国经济现在的水平时,日本和韩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也许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学这个思路的话,实际上我们看日本经济在1969年的时候人均收入水平跟我们中国经济在2007年的收入水平是一样的,而韩国经济在2008年达到的水平和我们中国在2007年的水平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中日韩发展水平从人均收入上来讲各差20年按照,中国落后韩国20年,韩国落后日本20年。

右边这张图是,日韩经济中通货膨胀率出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这是一个经验的观察。所以如果中国经济会出现日韩经济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向前看,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对中国是有指导意义的,向前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也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缓,这是一个判断,但是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事实,中国经济的放缓已经发生了,中国2007年的时候超过了13%,我们今年以来有一些季度的增长速度已经是7%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有了放缓。但是从通货膨胀率来讲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实际上内在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过去几年是很强,这是中国经济中所谓新常态中两个基本指标。实际上最有意思的变化是体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上。

从经济结构上来讲,描述一个经济的结构是三个方面,经济的生产方面,一二三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或者经济的收入结构,是劳动者占的部分,资本家占的部分还有政府占的部分。第三个结构是投资结构,投资占的比重和消费者的比重。这张图日韩的经验告诉我们,左边这张图是工业占GDP比重,右边是服务业占的比重,左边工业是下降,右边服务业是上升。

我们再次看出经济的支出结构,左边是消费占GDP比重,右边是投资占GDP之后,日韩经验告诉我们投资占GDP比重快速上升,而消费GDP比重快速下降。在经济这个大顶上是谁各自占的份额,劳动中占的比重上升,企业利润比重下降。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就是说工业比重下降,消费指数上升,投资比重下降,而劳动者比重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如何理解这些变化?除了我刚才的逻辑分析以外,很重要的变化实际长还是从人口的劳动市场变化看起,劳动者的溢价能力提高,所以在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会挤压企业利润,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投资受到影响,随着人们收入比重上升,自然会增加消费,因为劳动者的消费倾向比较高,消费什么?消费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消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是悲观还是乐观?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同样日韩做一个比较,左上角那个图是每千人汽车占有量,右上角是每人均电力消耗。如果我们乐观的话,左边这个图是很乐观,即使我们说到这种状况,中国每千人汽车占有量也就是跟韩国20年前是一个水平,比日本40年前的水平还要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右边也可以看出特征,所以看看上面这张图,我们应该能看出很多希望,因为中国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我们看下面这两张图,上面这两张图绝对的水平,如果我们同样的数字把它变成同比的变化,还有增长变化的话就是下面这两张图,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看到从增长速度来讲无论是汽车渗透率还是人民币的消耗,拐点之后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放缓。所以就看你如何看,你看的乐观就看上面这张图,你想讲悲观故事就看下面这张图。

同样回到我们这个会议相对有关的话题,如何理解产能过剩?我想讲到产能过剩每个专家都会讲钢铁作为例子,中国有没有钢铁产能过剩,你看左边这张图那是毫无疑问的,左边这张图是中国钢的消耗量。中国是六亿五千万吨,比美国、日本、韩国高得多得多,很多人说这张图,就说中国钢的产能严重过剩。但是如果你看右边这张图,不同描述方式,你会发现日本跟韩国、美国差的很远。右边这张图是测算的人均钢的存量,如何理解中国钢的消费,你可以算每年钢的生产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经济来讲钢大家使用两到底是多和少?因为钢生产以后就会存在经济体里面,如果这一点都能感觉到,你去伦敦、你去纽约、去东京、新家坡、香港,你去香港和内地城市感觉不一样,你感觉到这个城市高楼大厦和地铁、基础设施里面,这个城市钢的含量,在大城市要远比我们二三线城市高得多。上海人均钢的含量里面沉淀着城市里面的量要比三四线城市高得多。如果理解中国钢的消费,如果用存量概念中国人差的很远,我们估计中国人均钢是5吨,日本是28吨,韩国是22吨,美国是25吨。

所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即使出现过剩行业,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尽管我们中国经济向前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等等。但是从趋势上来讲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但是重要点在于整个速度会放缓,所以说从行业来讲至少短期来看,可能从行业来讲它的主题不在是每家企业的外援式扩张,从中期来讲,尤其更多的是行业整合。

在结束我演讲之前,我给大家看最后一张图。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比较多,股市表现也不好,所以方方面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悲观,观点也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说,中国经济过去30年是奇迹,奇迹不可重复,所以奇迹终归成为正常,所以最终也会出现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看这张图核心观点就是说,中国经济过去30年发展不是奇迹,这张图是两条线,深色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虚线是欧洲人均收入水平,看的比较远,是公园400年开始划起,从公园400年到公园1300年中国的收入水平是高于欧洲的,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欧洲的收入水平首次超过中国,从上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到1830年之后中国平均收入水平出现下降,同时欧洲人均收入水平在几百年前持续上升。

所谓中国的奇迹,也就是过去三四十年来的发展,也就是一个赶超的过程,即使有这样一个所谓的奇迹,有这样的赶超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跟欧洲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所以从这个图上看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不是奇迹,真正让人感慨。所以说向前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有何是中国老百姓、中国企业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获得经济自由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因为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百姓在几百年间没有收入增长,没有财富积累,这张图是收入的概念。试想如果我们能够画一张人均财富的图,这个差距要大得多,收入是每年创造的产值,财富是多年的积累,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持续增长,人均财富比我们高得多。而这种财富的差距是真正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这种财富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可能是最大的动力,因为人们需要勤劳工作来获得跟其他国家同样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安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会议时间:
2012年12月14日-16日
会议地点
上海市浦东展览馆(合欢路201号)
联系人:
会务组
电 话:
021-26093101 26093104
传 真:
021-51837520 021-51837515
邮 箱:
huiyi@mysteel.com.cn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关于钢联 | About Mysteel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钢联招聘 | 会员注册 | 网站地图 | 投资者关系
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搜搜钢 | 我的钢铁网 | 我的有色网 | 我的不锈钢网 | English | 研究中心
© 2000-2012 mystee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证010350